深圳微视8月4日讯 (周思杨/张智砚) 2022年以来,天津市东丽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按照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田则田、宜水则水的原则,坚定不移、全力以赴推进,全面打响拆迁与生态修复、造林绿化等攻坚战役。作为“津城”“滨城”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丽区绿色生态屏障规划面积146平方公里,仅次于津南区,位居天津市第二。截至目前,新增绿化面积1.84万亩,一级管控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8%,蓝绿空间占比达到80%,水丰、绿茂、林田相依的生态效果初步显现,为推动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净蓝增绿 改善生态
绿色生态屏障经过四年的规划建设,以林为主、以田为辅、以水相衬,蓝绿交织、自然共生、生态优良的建设目标初步实现,使东丽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与2022年相比,东丽区气温平均下降5.9%,相对湿度上升9.6%,有效缓解阻断了双城“超大干岛”“超大热岛”的形成。
同时,屏障区3.5万亩林地每年吸收二氧化硫2.31万吨,释放氧气5.67万吨,在涵养水源,遏制地面沉降的同时,还形成了适合动植物生长和栖息的环境,使动植物群落逐步得到恢复,乔灌木品种达到30余种。如今在东丽区,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和鹭类、雁鸭类等野生动物已是“常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初步建成。
清污除锈 擦亮底色
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以绿色高质量为导向引领转型发展,倒逼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质量效应提升,城市发展的潜力与活力进一步激发,推动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
在《东丽区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规划》的推动下,东丽区以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为目标,重塑了城市发展空间,累计对468万平方米建、构筑物实施了拆迁,将释放出来的土地全部用来复耕复垦、造林绿化,增加了蓝绿空间占比,提高了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同时,撤销取缔管控区内11个低效能工业聚集区及149家工业企业,有效净化了发展环境,增强了区域发展竞争力和吸引力。
在东丽区的努力下,居民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更加宜人,幸福指数得到提升;交通网络日臻完善,公共资源布局更趋合理,全区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城区,并向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不断迈进。
赋能增效 振兴产业
在环境治理、造林绿化基础上,东丽区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有机统一,针对不同产业“对症下药”。坚持优化一产原则,促进农业产业多元发展,建设提升高标准农田7900亩,鼓励发展生态水稻种植,面积已超万余亩,提高产出效益,同时全面启动胡张庄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打造“宜居 宜业 宜游 宜学 宜乐”的产业融合示范高地。此外,东丽区注重构建区域协同联动发展态势,推动胡张庄片区东西并进,连通区域附近特色景点,并积极承接文体健身活动,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产业融合发展按下“快进键”、走上“快车道”。
目前,东丽区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向好。借助屏障区良好的生态资源,打造了一批创新创业载体,引进一批高端制造和创新企业,激发了一批现有企业增资扩能。东丽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初步形成,新兴业态加速涌现,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先后引进科创中心和研究所、成立科研机构十余家,建成天安、天骥、景湖科技园等产业载体200余万平方米,并推动恒大世博中心、国家电网客户服务中心总部等项目建成运营,区域发展潜力不断释放,市场活力持续增强。
下一步,东丽区将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定力执着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拼劲,进一步统一思想,鼓足干劲,在不断深化思想认识中加大工作力度,持之以恒地优化提升绿屏生态空间。
森林进城 公园下乡
东丽区融媒体中心 赵轩
森林进城,公园下乡。东丽区将生态环境建设确立为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为人们营造出更多绿色宜居空间。
位于东丽区海河后五公里的50米宽森林长廊,经过五年的林木健康经营,植物种类已经超过了100种,呈现出一片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
家住万新街道的陈玺莉,每天都会和老伴来到这个森林公园漫步休闲,享受鸟语花香带来的一份轻松惬意。陈玺莉告诉记者:“咱一般旅游去找山、找水、找树林。现在呢,都在咱眼前了,而且离家很近,还没有花费。”陈玺莉说自己从小就在河边长大,看着昔日裸露黄土的河岸护坡如今鲜花环抱、绿林映衬,成了修身养性的好去处,生活环境换了一副模样。
位于东丽区张贵庄的这个森林公园,不仅种植了银杏、国槐、雪松、白皮松等用来延长四季色彩的树种,还搭配了苹果、山楂、石榴等食源性植物,375亩森林长廊精心保留了林下天然生长的野花野草,让百姓跟树上有鸟、草下有虫的大自然更加亲近。
进入城区的不仅有林木茂密的森林公园,还有数十万株彩色乔木灌木,绚丽的彩叶充满城区的大街小巷。依照无树不绿、无花不美、无草不净的建设标准,5年来,东丽区集中开展城区大绿地建设,大力推进500米半径建公园、建绿地工程,提升中心城区绿化美化水平,与此同时,广泛开展见缝插绿、垂直挂绿、拆墙透绿的绿化活动,新建街心绿地100多个,社区广场20多个,绿化居民庭院1000多个,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94平方米,基本实现了百姓出门就能见到公园绿地。丰富的植被,合理的绿地格局改善了城区整体环境。
在疏解整治提升的基础上,依照“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田则田、宜水则水”的原则,从2022年开始,东丽区以津塘公路和津汉公路为轴线,投入30多亿元,构筑起总面积146平方公里,南北遥相呼应的两大绿色生态屏障,新增造林面积11.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27.1%,实现了绿色生态屏障海河绿芯、古海岸绿廊和东丽湖等重点片区连通,以水和树为特征的蓝绿空间占比达到78%,形成“一廊 、两芯、两环、六片区”新的生态保护体系,呈现出 “三林、两田、四水、一草”的蓝绿空间布局。水丰、绿茂、林田相依的东丽郊野公园、新立郊野公园、东丽湖艺苑公园等休闲公园,吸引着大批市民踏足观赏,享受到自然风情带来的休闲乐趣。
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上突出田园特色,建设景观绿地网络,拓展绿色宜居新空间,呈现出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楼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田园景观。
此外,东丽区还持续加大17条河道,总长200公里水系治理,升级改造河道两侧绿地,通过水与绿的融合,挖掘沿河生态和经济效益。其中,昔日的北塘排污河重现水秀岸绿的优美环境,甚至许多候鸟也开始在此安家落户,绘就出一幅绿色魅力东丽、园林文化东丽、生态文明东丽的新画卷。
走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之路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东丽区融媒体中心 韩学军 赵轩
近年来,绿色、低碳被东丽区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绿色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2021年,东丽区华明高新区公共管理部对1196盏路灯进行了智慧LED灯节能改造,一年节电70万度,节省电费70余万元。
同时令人开心的是这样一项节电改造工程,园区竟没有花一分钱。免费为华明高新区提供这套照明节能系统的是两年前入驻这个园区的一家公司。
企业的推广有了政府介入,用“先尝后买”的方式,按比例分成节能收益,不达标就赔偿的“对赌协议”,让企业看到了市场曙光,也把企业承诺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个小小的转变,解开了企业和园区的节能死结,也让天津津浩焓商贸有限公司营销链满盘皆活。
现在的华明高新区路灯照明系统,除了将原有的400瓦高压钠灯全部更换为100瓦的LED灯,每个灯杆上面还装有一个芯片“大脑”,借助4G物联网,通过云端与后台控制中心连接在一起,实现了灯杆之间最大程度互联互通,不仅能自动监控每盏灯照明情况,还能适时检测到车辆密度、道路明暗,智能化调整和控制照明功率,实现二次节能。
作为华明高新区公共管理部部长的寇金亮后来得知,这种先由对方无偿提供技术,再用节能收益抵扣工程投资的办法正是目前全球通行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和华明高新区节能降耗一样,“十四五”期间,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绿色变革正在绘就东丽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正在构建。环境保护、资源损耗等可持续发展的42项指标;规划布局的2个市级高新区和十多个特色产业园;划定的149平方公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成为今天东丽经济建设的“绿色闸门”。通过低碳试点企业,超过100项节能降耗技术在多个行业升级改造中应用,用大数据精准计算出每家高耗能企业每天的能耗,倒逼高耗能行业加速转型升级。
东丽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这五年,是我们东丽生态环境治理投资最大的五年,而且是效果最明显的五年,这五年我们全区的整个生态环境投资在50亿以上,截止到目前,东丽区的空气PM2.5浓度为39微克每立方米,比五年前改善了42%。“
空气PM2.5浓度下降42%,使东丽的天更蓝了,全区空气优良天数的比例明显提高。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地表水综合污染指数同比改善41.2%,使东丽区17条河道,总长200公里的水系更清了。
工业绿色发展提速,绿色化改造步伐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形成。2021年,单位GDP能耗比5年前下降22%。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增强,新能源汽车全国4个核心部件生产基地,2个聚集东丽。绿色智能制造、零碳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新生事物纷纷涌现,生产生活方式在逐步向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在全面建设科创绿谷、都市新区的新征程上,东丽区正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辑:周思杨/张智砚
审核:李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