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人,杀了600万人,但“我们没错”

交互设计

  大家好,我是王俊俊

  今天是第1892天硬核不断更分享

有这样一部电影

  连续数周上榜「豆瓣口碑电影」榜单

  同样是它,历史上曾被拍过两次,分别是在1984年和2001 年

  这是第三次。

  那为什么时间来到2022年,它还值得一看呢?

  问题的回答暂且按下不表,文章最后再揭晓。

  这部电影就是豆瓣评分8.2分的

  万湖会议

在柏林绿树成荫的深处,远离政府大楼和军队,有一个被绿色植物环绕的巨大湖泊。

  它的名字叫万湖——是一个别墅区。

看到这个画面,你或许会以为这是下一个种草的旅游度假景点,

  但殊不知,在这表面的浮华与靓丽的背后

  却藏着一场人类历史上最恶丑的种族谋杀——

  1942 年,纳粹的首脑会议在这里开展。

会议召开的目的,为他们认定的雅利安种族最大问题——

  犹太人寻找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那么,哪些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呢?

  答案是,有15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其中,至少有一半的参会人员拥有博士头衔。

  会议上有两个关键人物,他们是这个早餐会议的筹划者。

  其中一个穿着僵硬的蓝灰色西装,另一个穿着党卫军制服。

一个叫海德里希。

  海德里希将军是这次会议的主持人,党卫队国家安全部部长。

  他有着「布拉格的屠夫」的绰号。

另一个叫艾希曼。

  他是党卫队的领袖,也是这次会议的记录者。

  会议除了着装上的讲究之外,还有人员座次的讲究。

  例如,需要重点发言的靠前坐。

  做会议纪要的往边上坐。

除此之外,新鲜的咖啡、甜点、白兰地等等仪式感也不能少。

  会议的准备方面看起来非常充分

  总之,这是一次充满着「仪式感」的会议。

会上,纳粹党的领导人们一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作为会议的核心——「议」又有哪些呢?

  他们讨论的会议主题是:

  犹太人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会上说明了目前除掉犹太人的措施是如何失败的,也因此,清除犹太人的政策必须更快、更有效。

  会上主要讨论了这几个问题

  1、犹太人的分类问题,也即「哪些犹太人需要被清除」

  犹太人被简单地分为「有能力」的和「没有能力」的

  有能力的犹太人,将会被发配到工地参与碎石、填地等工作。

  被视为「没有能力」的精神病院和残疾人疗养院里的犹太人,则需要被处理掉。

2、混血的犹太人是否需要被特殊处理?

  当时的纳粹德国有不少犹太混血和混血婚姻的人。

  海德里希认为所有的混血犹太人都要被清理,不论二分之一血统还是四分之一的血统,

  但是这个提议触碰到了施图卡特(内政部次长)的底线,

  因为他曾花费很长时间制定「犹太人的判定标准」。

现在海德里希打算修改它,他肯定不愿意。

  会上,经过一番争论,最后内政部长只能妥协地提出了一个「强制绝育」的建议。

  因为采取绝育成本更低昂,而且在他们看来从人种卫生角度看也完全达标。

3、会议最终的结果如何?

  犹太人被视为寄生虫和病毒,一旦有合适的土壤就会卷土从来。

  也因而,会议决定必须将他们彻底地「清除」。

经过讨论,清除犹太人的计划是这样的:

  首先,犹太人签署「放弃财产声明」之后,让其交出财物,脱下衣服,进入密闭的毒气室。

  从外部向室内投放毒气,过程持续10到15分钟。

然后,由犹太人和外部劳工清理和转运尸体,通过焚烧炉焚毁。

  全程不需要德国士兵亲自动手。

  这样不仅简单易行,也减少士兵面对血腥场面患心理疾病。

固定的设备和流程使得高度分工化、结构化流程成为可能。

  行动对象和实施者之间基本不会有接触,也因此,任何亲近关系和同情心引发的刺激都将不复存在。

  技术化、有效率且完全匿名,使得纳粹的人能够远距离地实施这些方案。

  与会人员也认为,借此能够实现一种舒适的操作流程。

  会上的每个人都很满意,会议「圆满结束」。

参会的人陆续离开,没有一个人为那写在会议纪要上的1100万人感到内疚。

  会后,有超过600万的犹太人惨遭迫害。

电影中,这样的人类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罪行被合法化为「为后人的福祉」。

  甚至有人认为「我们是德国的医生」,也因而他们在做的这一切是无比正确的。

  他们爱着想象中的虚幻的宏大叙事。

微博上的一位语言学教师曾详细讲述过「路西法效应」,可以用来描绘纳粹行为。

  1.盲从+极端

  2.集体+匿名

  3.异化

异化也就是不把人当人,从而减少自己心理上的负罪感。

  德国的犹太人被视为「老鼠、寄生虫、病毒」,而纳粹则将他们自己合法正义化为「医生」。

  这是异化的表现。

其次,纳粹党人也提及高度的分工化和匿名化,得以减少士兵的罪恶感。

  最后,会上有过半的拥有「博士头衔」的人,却从始至终没有一人站出来发对。

  这无疑是一场盲从+极端的大屠杀。

或许有人认为盲目跟从权威,做一颗螺丝钉就可以逃脱罪行。

  但事实是,只要事情本身是罪恶的,你的服从也因此变得罪恶。

  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具有了主体性。

  正是你不加判断地服从,才造成了最终的恶果。

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曾提出「平庸之恶」,可以更精准地表达这一意思。

  历史上,在对艾希曼的审判中,艾希曼辩解

  「他一直试图遵守康德的绝对命令」。

  的确,从法律上看,艾希曼当时的行为不是德国法律规定的罪行。

  因为在当时的德国,他就是做守法公民应该做的。

  看起来艾希曼好像无罪,但其实他有罪。

汉娜·阿伦特的论点是,

  艾希曼不是一位狂热者,而是一个及其平庸而平凡的人。

  他依靠陈词滥调为自己辩护,而不是自己思考。

  任何人放弃对善恶是非的判断力去服从权威,那么最平凡的人也会导致最极端的邪恶。

  这不是这个事件的第一次被搬上银幕。

  这次的版本主要是为了展示平庸之恶、种族灭绝的构思和计划的轻松性。

  电影揭示了种族谋杀事件是一次冷酷的、官僚主义的设计。

  观看这部电影,不仅仅因为它是西方二战的历史、是郑智正确、是种族灭绝。。。

  更多的,是可以详细的看到人类族群做出这种种族灭绝行为时,那些荒谬却又超现实的过程,从而对人性与社会有更多的认识。

电影在场景调度方面,也很有特点。

  演员大部分在同一个房间里,叙事也围绕着对话展开。

  剪辑的加入,演员们的口齿都显得清晰,即使是在争论的时候。

这部电影之所以令人着迷,

  除了演员的表现和精美的场景布局间的化学反应,

  更在于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上的黑暗行为。

  它值得被翻拍三次。

再来回答,文章开头留下来的问题,为什么「它还值得一看呢」?

  因为它就像一位老奶奶,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要避免盲从,不要丧失人的主体性。

因为,盲从、平庸也会成为一种罪恶。

  当罪恶的链条足够长,长到无法窥视全貌时,那么每个环节作恶的人都有理由觉得自己很无辜。

  总之,这是一部具有启发性而又扎实的电影,它以尽可能最正确的方式将历史带入银幕。

  近期必看内容:

  论自卑、焦虑和逃避

  太虚伪了,太讽刺了,年度最佳!

  一天就飙到9.4分,年度最大尺度神片来了!

  过生日,却因为长相,被不公平对待!

  胡晶晶,你疼不疼?

  救命,我被困在电梯了

  2020俊俊十佳电影

  9.0到9.9你的宝藏来了

  4年一刻也没停止读书

  向流量娱乐宣战

  做人缺爱,做爱缺人

  90后如何面对平凡人生

  300万大师连夜逃走了

标签: 交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