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网站爱奇艺9月3日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即日起关闭全站的前台播放量显示,并以“内容热度”这一新指标取代。爱奇艺表示,内容热度将“综合用户讨论度、互动量、多维度播放类指标”。
爱奇艺官微截图
这家视频网站还在声明中抨击了由播放量攀比所引发的负面效应。
爱奇艺表示,对网络视听内容的评价标准正呈现单一化趋势,唯播放量论、唯数据论的浮躁风气日盛,为专注于向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视听内容与服务,爱奇艺宣布,自即日起关闭全站前台播放量显示,以综合用户讨论度、互动量、多维度播放类指标的内容热度。
爱奇艺这种做法并非先例。此前,美国在线视频平台Neflix自2013年进入原创内容领域,一直对视频播放数据持保密做法,始终并未披露过相关数据。对于剧集的受欢迎程度,Netflix最开始使用5星评分系统。现在则使用喜欢/不喜欢(Thumbs up, thumbs down)的评价方式。但是用户在前端看不到喜欢/不喜欢的统计数据,该信息只作为内部参考。
声明原文:
爱奇艺为何要关闭全站前台播放量显示?
这事还得从上海南汇区法院宣判的一起案件说起。近日,国内首起因在视频网站“刷流量”而引发的不正当竞争案件在上海南汇区法院宣判。爱奇艺起诉“刷量”公司胜诉,被告被判赔偿50万元并登报道歉。
此前,爱奇艺通过后台监控发现,杭州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多个域名不断更换访问IP地址等方式,连续访问爱奇艺网站视频,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视频访问量,制造了不少于9.5亿次的虚假访问量,并按每1万次15元的“刷量”收费标准,非法获利上百万元。
经法院查明,2022年2月1日至6月1日,杭州吕某某等三人,分工合作,共同实施通过技术手段,干扰破坏视频网站访问数据,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视频网站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构成不正当竞争。
网络视频“刷量”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
在影视领域,通过互联网手段雇佣“水军”“刷流量”等方式进行“流量造假”,已经对诚信声誉、评价标准等行业基础因素构成严重破坏和干扰。
据微信公号“娱乐资本论”报道,2022年4月,《动漫英雄春季版》这部剧在搜狐视频上线之后,12集积累点击量215万;而2022年12月,同一个IP、核心编剧为同一人的《动漫英雄》,整季8集积累播放量高达1.4亿,前后数据相差悬殊。个中原因,不知是搜狐查得更严了,还是IP拥有者发现内容不行,就算“做数据”也是然并卵,于是干脆放弃。
无独有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爆料,2022年下半年有部超级大剧在两家视频网站联播。首播之后,两家一直在攀比点击量,从8000万到1亿再到1.5亿,“看得出两家数据根本没有按照正常的攀升比例,甚至出现了一个小时飙升一倍的情况”。
还有一部播放量突破20亿的网剧,相关PR稿已经刷爆了朋友圈。但这部剧的数据还是引发业内质疑,有视频网站编辑表示,首先这部剧确实不错,但是不至于那么夸张。真到10亿正片级的播放了,周围会有声响的,各个论坛贴吧数据会一下飙高,和正常的VV(访问次数)升高导致评论增多的趋势不一样。
而据微博网友的观察和统计,“现在各网站每年排名前50名的剧的播放量全部加起来最高超过100亿,还不包括电影和综艺的播放量,而全国观众才14亿。”发表这番言论的网友名叫“影视剧透社”,她表示,自己经常盯相关数据,“会发现不少剧十分钟前可能是2亿,十分钟后成了2.5亿,这种情况很常见”。
这是继电影院幽灵票房后,视频网站幽灵点播量正浮出水面的节奏?事实上,媒体曾针对网络大电影刷点击量一事采访过不少视频网站内部人士,但基本上都被婉拒了,对方给出的理由是“这种事儿比较普遍,实在是不好说什么。”
播放量明码标价:每万次播放量1-5元
那么刷流量的渠道主要集中在哪儿呢?记者在淘宝页面查询“刷点击量”,发现了不少提供类似服务的店铺。在与一家自称“淘宝NO1”的“XX原创工作室”的店家取得联系后,记者成功购买了20元的刷量服务。不到20分钟,点击量就“充值”成功了,对应的网剧播放量增加了10万。
通过周边采访和分析,记者发现,“刷流量”其实已经牵涉到内容制作公司、投资机构、视频平台、广告主等多方利益,但为什么业内会对此避而不谈?这样的潜规则,真的无解吗?
在淘宝输入“刷流量”等关键词,标有“代刷视频播放量推广,优腾讯、土豆、乐视评论/赞/推广上首页”一类名称的商品,看起来量很大。虽然从第一级页面看,月成交量都只有几百、几十,但进入店内打开商品,却发现月成交量基本都能破5千。在尝试进入一家“XX原创工作室”的店后,客服自动弹出了一张“报价表”。
据该客服人员介绍,刷量流程很简单,把视频链接给他、下单支付后,他们就会马上安排刷量。客服人员还信誓旦旦表示:“你们看到的增量,就是我们刷上去的。”而当记者问起“晚上刷量是否更保险”,客服人员坦言:“不用,现在就可以刷。但大半夜比较好刷,肯定还是有些套路的。”
根据对方给出的报价:“酷5元一万。”
据淘宝卖家介绍,“搜狐一直以来都比其他网站严格。优酷曾经严打过,现在技术稳定下来后,价格涨了,量也控制了,每天最多100万。至于爱奇艺,如果刷过一次,就会被锁住,而且还会增加难度。”随手一查,不难发现,除了上述主流视频网站,A站、B站也存在这一情况。有知情人士透露,如果是一些行业地位较低的,刷的意义比较小的,就不会有人针对它研究刷量的方式。
那么刷量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一名游戏程序员告诉记者,“这并不难,只要有代码就能做。一般来说,视频网站都会有防作弊的系统,但只要掌握了验证的规律之后,想突破这个系统并不难。就算难,也还是能想出办法的。”据悉,这种卖家一般都不是小作坊,更多是团队操作,“很多是可以通过SEO优化增加视频播放量、顶踩赞、粉丝订阅、评论回复的。”
刷流量迷局:谁是明眼人,谁是被忽悠的勺子?
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对这场刷流量大战有诸多疑惑:
首先,片方疯狂刷流量为哪般?
一般人们会以为,网剧片方刷流量的目的是为了拿到视频网站更多的流量与广告分成。其实并非如此。
原来,视频平台会根据有效流量的大小与内容提供方进行七三或六四分账,当然这只是一个泛泛的数据,实际能分到多少由平台说了算。一位PGC公司创始人就告诉记者,“反正如果你指着广告或流量分账活,就相当于等死。”在他看来,片方通过流量分成能拿到的实际利益九牛一毛。
比起流量,片方更看重的是讨植入客户的欢心。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一些片方刷流量的动机是为了完成与植入广告主的对赌协议。由于广告主往往拿不到视频网站的后台数据,因此一些不懂行的广告主可能会被虚高的数据“忽悠”,而片方不仅无需承担对赌失败的风险,还可以借此与广告主谈续集合作。
其次,刷流量的问题那么常见,各大视频网站也已经在“严打”,为何还屡禁不止?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道理很简单,刷流量并不触及网站的实际利益。视频网站后台编辑需要结算的是有效数据,片方刷流量如果确实起到效果,有时,还能提升网站的声誉。
当然,也不是各家都坐视不管,据一些知情人士介绍,目前腾讯因为分发渠道多,对有效点击量的把控相对较难;而爱奇艺、搜狐、优土等网站则安装了屏蔽系统,每次检测到有ID刷流量就会发出“黄牌警告”,超过三次则将其拉入黑名单,该视频也可能会直接被下架。
对“刷量”行为应“零容忍”
据新华网报道,对于视频网站而言,播放量“注水”虽不是其本意,但坚决打击“刷量”的不正当竞争却是其应有之义。“视频网站对异常数据做出技术限制、引入观看完成率等附加机制、加大数据造假的后续惩治力度等,都能有效控制行业乱象。”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说。
业内人士建议,视频网站可将用户账号与播放数据进行统一,只有真实登陆的账户ID才能观看视频,并形成有效播放记录;甚至是视频平台之间能够积极联合起来,形成业内反“刷量”的契约联盟。
在法律专家吴沈括看来,爱奇艺起诉“刷量”公司只是第一步。相关部门应对“刷量”采取零容忍态度,并且适当考虑刑法惩处的主张,对违规“刷量”行为加以严惩,将严重违规者纳入广电“黑名单”也是切实可行的选择。
杨建华认为,此次判决对践踏规则、欺骗观众、肆意敛财的“刷流量”行为进行了依法打击,其示范效应,必将对维护视频网站的市场秩序、优化视频网站的行业生态起到长远的积极作用。
未来,随着视频网站的发展成熟,建立客观科学的数据体系,真正了解内容的影响力与效果,挤破播放量“泡沫”,将是整个行业发展中不得不做的“剜肉去痈,刮骨疗毒”之道。
(综合自爱奇艺官微、新华网、凤凰科技、“娱乐资本论”微信、“共青团中央”微信)